雲端運算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說:「不會參選二○一六,這樣可以了吧?」結果國民黨若干立委顯然認為「不可以」,已經連續幾天氣急敗壞地對外發表「綁架性」的言論,令外界不得不為之側目。細數這些立委的臉孔,有個有趣的發現,他們似乎清一色皆是七年前旗幟鮮明力拱馬英九參選的同一批人,而且這些年來在國會的表現也多是貫徹馬意志的舉手部隊。
朱立倫從去年新北市長選舉開始,打出的「做滿四年」訴求,基本上到今天未曾調整過,也許五月十六日黨內提名登記截止前不能排除有改變的可能,但是現階段逼迫他「鬆口」確屬強人所難,於是「將軍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等等的論調傾巢而出,卻忘了「不打沒把握的仗」也是至理名言。
這些當年的馬系立委,動機應該還算直覺,也就是他們認為朱立倫是國民黨最強的人選,如果主席親征,比較具有母雞帶小雞的衣尾效應,有助提振他們在各選區的選情,其中又以北部最為顯著。特別是幾個月前才歷經九合一重創,國民黨元氣大傷,小辣椒說「大家就等死吧」雖是氣話,也不是非理性的情緒。
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國民黨北部立委的高度焦慮,究竟是誰造成的?馬英九的黨國結構之所以能夠在立法院如臂使指地介入運作,多年來不就是透過這些人的協力配合?換言之他們是構成馬英九得以一人遂行統治黨國的基樁,若干人士甚至擔任馬意立委太過度,還因此成為公民團體「割闌尾」的對象。如果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過去七年如果是宿主與寄生的關係,現在是要更換宿主轉移寄生?因此被這類型的政客相中,非但不能當作是好事,立委提名時更需嚴格篩選,免得引起民怨遷怒,黨祚更加艱難。
這類國民黨立委最近在媒體放言恐嚇:朱立倫如果不選,北部立委只能隨人顧性命,以後重要法案會叫不動人,朱立倫也將失去政治影響力。其實只要看看馬英九的例子就好,馬英九選了,法案即使高度爭議「半分鐘」就可以叫到人,但今天他的影響力如何?可見關鍵不在是否參選,也不在多快叫到人,而在重要法案是否經由民主程序、符合多數民意,所謂的政治影響力亦絕非以區區國民黨一隅一時為計算。因此朱立倫未來如果參選,不應以這些謬論而改念;如果因為不參選,卻因此真叫不動人,也自然會有選民藉由國會改選來完成割闌尾的未竟工作。
權力交替就如板塊移動一般,若碰撞引起騷動十分正常,國民黨尚未整隊完成是當前現況,不過外界更加注意到的是「國民黨北部立委」這個關鍵詞。「北部」或可以「北北基」做定義,四年前,這三市的首長全由國民黨囊括,去年兩市易幟,首都以二十餘萬票撕下天龍國標籤,國民黨僅在新北以三萬多票驚險保住版圖;三年前,北市應選八席立委,國民黨包辦七席,新北市應選十二席,國民黨大獲十席,基隆市一席當然是國民黨,那麼明年呢?由此對照若干北部國民黨立委的言行失序,像不像是地震前一些能夠提前感知徵兆的敏感生物?
這個問題提供給選民一個建設性的反省,由北部選出到國會決定國家政策與法案的立委,光北北基就佔有區域七十三席之二十一席,其中一面倒由單一政黨掌控代言,是否能夠充分反映所屬選區由各種階層所構成的多元成分?除民進黨三席之外,其他政黨或無黨在北部毫無存在的基礎因此應該掛零?這些問題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在選舉制度有利鞏固大黨之弊未能變革前,選民又該如何藉由投票行為來尋求解套?
明年一月的立委選舉,尤其是國民黨北部立委會剩幾席?留下來的是馬意立委,還是馬意立委多數要隨馬英九一起卸任交棒?這結果所代表的意義,恐怕不會比總統大選來得小。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73616
— 與賴清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