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事件簿 –台灣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2

誰該為12年國教負責?◎Rebecca Liu

$
0
0

關鍵字: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城鄉差距免試升學明星學校
教育部最大的責任就是「沒有肩膀」,無法堅定態度,貫徹最初要實施12年國教的初衷,卻總是擺出低姿態說「我們樂意廣納多元意見」,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東沾一點、西沾一點(哇咧又不是吃生魚片還要沾哇沙比和醬油),最後就沾出來個一個四不像的怪胎國教政策。


圖說:南陽街的補習班。圖片來源:教育部電子報

12年國教今年正式實施,由國中基測轉型的「國中教育會考」5月舉行,本月初公布成績,但由於成績計算方式、入學方式與往年都不同,無所適從的家長不知該如何填志願、選學校,擔心孩子有「高分低就」問題,焦慮到了極致,高喊著要教育部負起全責。到底12年國教出了甚麼問題?

【先說說怎麼會來了個12年國教】

取代了傳統高中聯考、已實施十多年的國中基測,其實相當穩健。國中基測一年實施2次,學生可以憑第1次基測成績推甄或申請高中,考不好的學生還有第2次考試機會,再擇較優的1次成績登記分發入學。而民間雖有推動12年國教的聲音,在扁政府時代也曾有推動的想法,但討論多年卻仍無共識與具體做法。

不過,總統馬英九在2011年的元旦文告,卻突然宣布啟動12年國教,預計在民國103年(2014年)達到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等目標。這突如其來的「政策」雖然讓家長們高興一時,但沒多久,就開始有人批評這是馬欲競選連任的政治支票。

但既然總統宣布了,教育部只能概括承受、悶著頭快馬加鞭趕進度。但政策一邊推動、一邊修正;原本民間的期待是「全面免試」的十二年國教,但在部分家長的要求與質疑下,教育部也同意保留明星學校,並以特色招生的方式篩選菁英學生;而由基測轉型的「國中教育會考」,原本的用意是在監控國中學力,並作為補救教學依據,卻又成為各高中超額比序的條件,使得各界對於「免試」又打了個大問號。而全面免學費的制度,卻又在政府喊窮的狀況下,設了一個年收入148萬元的排富門檻。

【到底在吵什麼】

這幾年一路吵吵鬧鬧,有許多不同團體反對12年國教上路:有人反對12年國教在政策不完善前提下倉促上路,有人反對假免試、真會考,有人根本就反對掛羊頭賣狗肉的12年國教,認為考試分發入學最公平…..不同團體、不同家長各有不同需求,教育部最大的責任就是「沒有肩膀」,無法堅定態度,貫徹最初要實施12年國教的初衷,卻總是擺出低姿態說「我們樂意廣納多元意見」,雨露均霑的結果就是東沾一點、西沾一點(哇咧又不是吃生魚片還要沾哇沙比和醬油),最後就沾出來個一個四不像的怪胎國教政策。

【理想中的國教制度】

理想中的國教制度應該就是像國小升國中一樣:就近入學、人人平等;高中職雖然有點困難,但理想上應該是要達到就近入學、適性入學、打破明星高中的藩籬,以及全面免學費。

【現在呢?】

免學費破功:原本教育部試圖達到全面免學費的目標,但由於行政院自稱財政困難,因此去年設了排富門檻,家戶年所得在148萬元以上的,不能享有免學費福利。都會區一堆中產階級家長,卻是受到剝削最嚴重的一群,他們在小孩年幼時,無法享受到優先進入幼兒園的福利(因為弱勢優先入園),這些人稅繳得多、健保費一毛也無法少給,但是在12年國教免學費又被排除。不過基本上這些家長通常不care,所以也沒有針對這個問題大吵特吵。

就近入學破功:理想中的就近入學就是學生走路、騎腳踏車、搭公車捷運或是父母接送等,只要花短短的交通時間,就可以抵達學校。但教育部設計的「就近入學」卻是以招生區為概念,只要同屬一個招生區,就是就近入學。例如我家住在建中圍牆後面,我認知中的就近入學就是念建中啊…住在成淵高中旁邊的學生,就近入學就念成淵…然後為了避免這樣的「就近」概念,給建商炒房的藉口,所以端出了招生區概念。所以「基北區」就算一個就近入學區,只要同屬基北區,都算是「就近」。也就是儘管我家住在建中旁邊,如果一個不小心,我的「就近入學」可能會跑到瑞芳高中、基隆高中,這都算是教育部認知裡的「就近」。

免試入學破功:只要懂中文的人看到「免試」二字就是不用考試,但是十二年 國教的免試入學卻有「會考」。最初的設計是讓會考成為監控國中學力的依據,因此有了精熟、基礎、待加強三等級,所謂的待加強就是不及格,代表這一科的內容在國中三年沒學好,需要接受補救教學。但是擔心太多人申請同一所高中,例如某高中招生1000人,卻來了1500人報名,因此有了「超額比序」設計,也就是如果招1000來1500,這些學生就必須「比比看」誰的積分高,比贏的人就能取得入學門票,比輸的,可能落到其它志願學校。

菁英迷思依舊存在:其實今年12年國教首度上路,公私立高中職總招生名額共有28萬名,但是今年國中應屆畢業生只有27萬多,若以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概念,Z>B,喔不,是供過於求,怎麼可能有人沒有學校念。但我要說的是,很抱歉,本國不是共產國家,不是有就好;而是好還要更好。尤其在前段高中死守著名額不放,僅僅釋出25趴的名額提供給免試入學廝殺,剩下的75趴則是要透過特色招生來招到「菁英」學生。這是學校端的思維。

而家長的思維則是,考了試(會考)就是要依照成績高低,填到好學校、非好學校不念。也就是儘管教育部喊出「校校均優質」,去年還大張旗鼓頒發優質高中職認證,以為有官方掛保證,民眾就會買單。

結果家長不但不買單,還狠狠甩了教育部一巴掌,在會考前大喊著擔心「高分低就」、「鳳凰變成雞」,(啊不是校校均優還有什麼低就問題?人人平等還能變成雞?) 考後更有5A++寫作5級分的考生家長,大喊著小孩焦慮的要跳樓(我看家長比小孩還焦慮吧!),最可惡的是訂出這些超額比序制度的基北區三縣市教育局、尤其是領頭的台北市教育局,一副「不關我事」的態度,把責任全推給教育部。我說教育部確實有責任,但教育部官員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擔當、無法堅定立場貫徹初衷,最後把政策搞得四不像的怪胎。

【所以是誰要負責】

用條列式簡單明瞭告訴你,誰要為失敗的國教政策負責:

馬英九:不用問,他開出的政治支票,逼教育部趕鴨子上架,他不負責誰負責?但是這人臉皮比銅牆鐵壁還厚,他不會負責。

明星學校校長:這些人死守著貞操,喔不,是死守著自以為高尚的名額不放,不肯釋出免試名額,造成高分群考生在超額比序廝殺、血流成河。

基北區、中投區首長:我就是在講郝立強。明明不是教育專家卻為了選票一天到晚插嘴,還放任區內明星學校死守貞操;尤其是天龍國,造成下屬的主管機關訂出莫名其妙的超額比序制度,造成高分群考生在超額比序廝殺、血流成河。

基北區教育主管:同3,BJ4。

教育部官員:當初規劃設計制度的吳清基、陳益興,都在莫名其妙狀況下被趕下台(馬政府很狠),我不知道現在這個當初上台就被視為來當砲灰蔣偉寧(原本是開卡車的卻被叫來開火車),還可以怎麼負責?政務官不就下台了還能怎樣?後面死傷的可是好幾代的學生啊!!!

恐龍家長:一天到晚要這要那個,我同理你們的焦慮,但聽久也會膩,到底是煩不煩,鳳凰變成雞就不是你的小孩膩?重點是人生路很長,高中不是最後一哩路,少數一咪咪家長的焦慮,擴大成全國家長的焦慮,把一齣原本還唱得下去的戲硬生生搞臭搞爛,這戲是要演還是不演?別忘了你們的孩子可是主角啊!

媒體主管:據了解有某媒體的主管因為小孩是本屆考生,因此不斷炒作炒作炒作這些菁英話題,成功讓少數1%考生家長的焦慮擴及成全國家長的焦慮。不過媒體不會負責。

(本文轉載自新公民議會,原文連結

Rebecca Liu Jun 16, 2014
新公民議會的作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