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馬政府 張志軍貫徹對台基層戰術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將於25日訪台,在中方強勢主導下,行程上至直轄市長等藍綠政治要角,下至村里長、中小企業主及學生,直接與台灣基層接觸。(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將於25日來台,此行除行禮如儀的「王張會」外,在中方強勢主導下,行程上至直轄市長等藍綠政治要角,下至村里長、中小企業主及學生,不僅緊扣服貿等兩岸協議主題,更直接與台灣基層接觸,貫徹近年來中國有意跳過政黨及政治人物「代理」的對台基層戰術。
勤走基層 如同選舉拜票
2014基層選舉被視為2016總統大選前哨戰,也是中國對台工作的關鍵一役。在張志軍首度訪台,儘管陸委會一再強調以對等原則安排行程,然而在中方主導下,張志軍將會晤新北市長朱立倫、高雄市長陳菊、台中市長胡志強及政務委員楊秋興等4名重量級參選人。
基於中國一貫不公開介入台灣選舉議題的作法,張志軍與4人的會晤將謹守「不談選舉、只談兩岸」,不從中央政策角度談兩岸關係結構,而是從地方首長的層級強調兩岸交流對北、中、南3個自經區重鎮的發展利多。
張志軍的基層任務還不止於此。從新北到高雄,張志軍將陸續與台灣最基層的政治單位鄰里長交流,訪視中小企業,接觸面向還廣及陸配、原住民及農漁民,還不忘與大學生對話。中國對台工作主要對象「3中1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戶及青年族群)」,張志軍在4天3夜的行程中可說一網打盡。
兩岸官員更透露,張志軍此行最細膩的安排,在於離台前赴鹿港天后宮參拜,以兩岸共通的民間信仰,拉近與台灣民間的感情,「連選舉拜票也不過如此」。
自胡錦濤開始改變方針
中國對台重點轉往基層,並非始自今日。北京在2000年及2004年2度誤判台灣選情,中南海認定原因出自政黨提供的訊息過於單一,必須掌握基層民意動向,甚至直接影響基層民眾對中國的觀感,對台工作才能掌握機先。
因此,自胡錦濤主政開始,所謂「三入三民」策略全面啟動,對台工作「入島、入戶、入腦」,內容強調「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最具體的作法便是以省市對縣市、產業對產業、組織對社團的方式,以責任分配制要求各面向展開對台工作。
此一作法,在習近平上任之後更為積極,連3月反服貿抗爭中都未中斷。在此策略下,中國各省市全面展開與台灣縣市的直接接觸,會展、活動等邀訪不斷;中共中央也相中台灣基層組織建立在農漁會、宗教社團及社區之上,甚至編有專用的交流預算;而台灣社會最重視的宗教及民俗活動,更是這項戰術中的重要環節。
陸委會近年的相關研究案發現,由中國各省市邀請農漁會或宗教、社區團體到中國參訪,參加對象大多數是不涉政治的農漁民及社區民眾,雖然行程安排多是純旅遊,未直接談及兩岸關係,但足以讓參加者對中國留下好感。
而在平時,這些農漁會接觸過的中國省市也會透過參訪建立的聯繫管道進行採購,儘管金額未必很大,但搭配兩岸較重要的官員參訪發動新聞,加深農漁民對兩岸交流「利多」的印象;例如在張志軍訪台前一周,遠在河南鄭州便發布台灣芒果、鳳梨首次從原產地直飛中國內陸的「重大涉台新聞」,便是一例。
仇佩芬 2014年06月25日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