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事件簿 –台灣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2

從鄉親到鄉民 民主政治質變中

$
0
0


白衫軍上街頭,是否改變未來台灣的民主體制及政治生態?熟悉網路的政治及傳播學者認為,「洪仲丘案」能夠號召25萬人是很多因素造成,能否代表網路動員及網路公民社會形成,改變台灣未來政治或民主發展,仍有待觀察,目前尚無定論。

廖達琪:網路動員衝破藍綠藩籬

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廖達琪認為,她先前曾做過一個研究,分析如何透過網路動員,及甚麼議題是可以被動員,研究結果歸納出必須以下3個特質:一、有組織的少數,即政治邊緣者;二、後物質主義的議題;三、對網路使用專精及社群參與度高。

她表示,藉由網路動員的能量和效果是不能低估的,從洪案來看,這樣的發展對台灣民主政治是正面的,以目前只有藍綠沒有是非的情況下,透過網路衝破藍綠藩籬,對既有的藍綠政治板塊結構是會有鬆動、變化的可能,對民主深化能達到一定程度,但這也只是在淺層,尚未進入到深層議題討論的層次。

管中祥:媒體大量報導才是主因

「過度神化網路所激發的能量」,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表示,主流媒體大量報導恐怕才是真正的主因,拿白衫軍來當作網路動員可期,不是一個適合的例子;國光石化及10年大埔事件等,網路動員的能量,遠比洪案還來得大,一樣都是強欺弱、不對稱的權力關係,何以兩者的人差這麼多?人民對議題的認知與理解程度,也會影響事件本身可能帶來的效應。

管中祥說,洪案簡單容易理解,而且軍檢曹金生、政府的回應更扮演事件推波助瀾的效果,要說是網路造成,過於牽強,只能說當兵是大家共有的記憶和經驗,開發案引發的土地正義,未必能吸引一般人民。

管中祥指出,事件本身的動員能量,最終還是要透過有組織的單位來整合,不管是在網路上或實際生活,若是「1985公民行動」組織化,在網路上持續保持互動,當然是有這種可能性,也才有改變台灣政治、民主體制的可能性。

【聯合晚報╱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
2013.08.09 03:08 pm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