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移民的人不斷串改台灣歷史,這些人遲早都會寫入台灣史中,變成後代台灣人唾棄的對象!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克毅、史記和北一出版社,想在台大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所編撰的台灣史教科書中,以「日據」取代「日治」一詞,引來部分歷史學者不滿。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教師聯盟等民間團體21日召開記者會抨擊,台灣史不該存有中國意識型態,應以台灣主體性為根基看待台灣歷史。
克毅、史記和北一出版社負責人鄭祺生因日前送審的教科書遭教育部審定委員會退回,向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及監委李炳南陳情,指責審定委員會濫權不公;聯合報7月18日社論以〈一字喪邦〉為題,批評高中歷史教科書使用「日治」一詞的荒謬;總統馬英九日前出席公開場合表示,大家對歷史有不同看法和記憶,不宜硬性規定哪個不准用。
「總統企圖模糊國族認同」
台灣教師聯盟秘書長郭燕霖解釋,若把「日據」取代「日治」,等同將日本視為敵國。就史實上來看,日本當初是因為《馬關條約》合法佔領台灣;反觀中華民國來台根據,《舊金山合約》僅規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1945年蔣介石來台是依據盟軍麥克阿瑟的第一號命令,這是「受降」,不代表領有此地主權。他強調,以「日據」二字看歷史是站在中國大陸的角度,把日本視為敵國,但台日兩國今天的關係已非如此,「總統此舉是要模糊國族認同。」
▲台灣教師聯盟與台灣教授協會21日在教育部前抗議,要求教育部嚴格把關12年國教歷史教科書用字,抗議團體懷疑,「日據」、「日治」用詞爭議是「兩岸統合學會」在教科書內植入偏執的中國人意識形態不成,反利用媒體意圖散播,意圖扭曲學生正確台灣史觀。(圖文/姜林佑)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儀深表示,就字面解釋來說,日據的「據」代表佔據,國際法上所提及的領土佔據是「軍事佔領」,但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是說「割讓」,並非「佔領」。
他指出,1951年國民黨政府曾透過中央改造委員會要求省政府新聞處,規範所有傳媒將「日治」的用法改成「日據」以正視聽,但這是從國民黨統治觀點出發,是為了「去日本化」,不過,目前歷史學界普遍認為,應以台灣主體為核心,等量齊觀荷蘭、清朝的佔領,不應把日本特殊化。
「應站在台灣人立場看歷史」
「總統馬英九利用教科書闡揚一國兩區理念已非第1次。」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表示,2008年馬英九就曾凍結98課綱,並將中國史擴編成1.5冊,台灣史必須視為中國的一部分。此外,他認為張亞中並非歷史學者,其背景為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他質疑3家出版社有中資介入,為了配合中國統一,假自由旗號,想透過教科書改變內容。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李筱峰強調,將台灣史獨立來看,並非排斥中國史,也不是歌頌日本,而是站在台灣人自己的立場看歷史,是「忠於事實」。他舉例,若把台灣史放在中國框架看,這種荒謬程度就像把美國史看成是英國史的一部分,把新加坡史看成是中國史的一部分。
對此,教育部主任秘書王作臺表示,由於99課綱是以「日本殖民統治」6字作為最高參考,無論教科書使用「日治」或「日據」,審定委員會應從寬包容。如果委員會最後仍無法處理克毅、史記和北一出版社的陳情,教育部將要求國家教育研究院進行行政監督。
2013-7-21 22:15 作者: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