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台灣事件簿 –台灣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2

同樣新聞兩樣情◎王伯仁

$
0
0

王伯仁
資深記者。主跑省議會及省政新聞廿餘年,對台灣地方自治的演進發展與關鍵人物均有深刻觀察,著有「看千帆過盡~一位省政記者的憶往」一書;退休後仍筆耕不輟,目前亦經常於報端發表精闢評論文章。

同樣新聞兩樣情


台灣學運發展,已引起美國政壇關注。圖為王金平今日進議場會學生畫面。(記者黃謙賢攝)

台灣反服貿協議沸騰,又逢美國台灣關係法卅五週年紀念。兩件事情交疊出美國官民兩方對台灣反服貿活動的「觀點」,而台灣媒體立場光譜兩端的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對此同樣兩件事的報導,大相逕庭,筆者特加以整理比較,看看「今天的新聞,明天的歷史」,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看報紙要左看、右看,還是反著看?

美國時間4月3日上午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所擧行台灣關係法卅五週年聽證會,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應邀作證。中國時報的A2版中間標題是:「美助卿:學生應負責任使用自由」,新聞內容由駐華府記者劉屏所撰,摘要:針對台灣的學生因為反服貿協議而霸占立法院,美國政府今天表示,學生和抗爭民眾應該「負責任的使用自由」,以文明方式表達立場。這是美國官方首次以「負責任」字眼要求台灣的反服貿人士。

羅素表示,服貿爭議反映了台灣是個開放社會,不只允許,更鼓勵辯論。•••內部爭辯的是協議本身和程序問題,其次是對簽署協議的步調和範圍有不同意見。•••美國對於特定的協議沒有看法,也堅信兩岸討論議題必須符合兩岸人民的期待,也應讓兩岸人民放心。

劉屏並在文末加上一段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投書指出,若台灣未能及早解決服貿爭議,可能加劇兩岸緊張,不只影響台灣和中國大陸,也會衝擊美國。

自由時報則在A8版國際觀點以半版大篇幅報導三則相關新聞,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所撰,頭條標題是「美亞太助卿評太陽花學運:兩岸交流速、幅度 台灣人民有異見」,新聞前半部和中時差不多,但後段加個「兩岸交流的速度與幅度,必須依照兩岸人民的意願來進行」、「美國對台灣的強大支持讓台灣有信心與中國打交道,台灣問題需要和平沒有脅迫的情況下,以合乎兩岸人民的方式解決•••」。其中,羅素證詞中亦罕見指出,美國支持台灣的自治(autonomy)能協助台灣朋友有信心增強兩岸關係。(羅素所說自治意涵如何?有待日後有機會時進一步詮釋)。

另外,自由時報亦由編譯詹立群綜合報導了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投書,標題為:「美應助台入TPP 抵銷對中低賴」,新聞中詳細報導韓儒伯這篇題目為「美國能協助平息台灣的政治風暴」的內容。除描述反服貿協議的爭端及意涵外,並點出馬英九總統認為經濟自由化政策必須是「中國優先」,因北京當局不會默許台灣未優先考慮中國利益,就與他國建立經貿關係。馬總統的挑戰是不要讓「中國優先」策略,引發台灣內部對於過度遭受中國勢力影響的焦慮,但遺憾的是,這項焦慮已成真。當台灣與中國貿易蓬勃發展之際,與其他貿易夥伴的關係卻只有些微進展,這也使馬的中國政策受到國內批評。目前的街頭抗議,讓馬失去與中國推動新協議的能力。

韓儒伯也指出,2008年自馬當選總統以來,北京就將馬視為可將兩岸關係推向中國方向的最佳人選,盼藉經由經濟文化交流,累積解決更棘手的主權議題的動能。中國推動和解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兩岸統一。

除此,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郁芬亦報導一則稍早(2日)的消息,內容是美國國會擧行台灣關係法卅五週年紀念酒會,台灣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亦與會。標題是「夏立言:台灣學運 顯示對中不信任」,指夏稍早在新美國安全中心研討會中,談到台灣最近的大規模示威「顯示台灣人對中國的不信任」,中國應該學習如何與台灣打交道,並讓台灣參與更多功能性國際組織。中國目前仍是台灣最大威脅,•••台灣需要美國繼續對台出售武器並支持台灣參加國際組織。

同則報導中,亦出現一段重要但顯然未受台灣內部相對應重視的訊息,即是今年三月,眾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四九四號決議案,重申台灣關係法的重要性,但此決議案對美國政府沒有拘束力,酒會當中,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表示,眾院領袖將把此項決議案,與去年11月外委會已通過,授權美國海軍出售四艘派里級巡防艦的三四七O法案,合併成一個可拘束行政部門的法案,四月在衆院院會直接表決。而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亦表示要讓相同法案通過。羅伊斯並透露,眾院外委會還計畫在近期提出一項決議案,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美台簽署雙邊投資協議(BIA)。

如上,不用筆者再詳細比較分析,相信諸君「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光從標題,即可看出報紙編輯方針和「立場」。再從記者選材剪裁組成的新聞內容,亦足表達「一件新聞兩樣情」。照新聞學理論而言,該等新聞都應是同一來源的客觀描述,並非評論或新聞分析的主觀表達,但事實上經裁剪包裝後呈現出來的版面,就有如許差異,如再加上特稿、專欄、分析的「處理」,恐怕就是「南轅北轍」也不足奇。古人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在此可藉用為「儘信新聞,不如不看新聞」。以前專制威權時代固不用說(有人諷刺報紙要倒著看),就是視在所謂「言論自由、百花齊放」的時代,為何台灣的新聞自由度竟然被國際比評每下愈況?其中牽涉許多因素及黑手宰制影響,絕非國府及藍營政客謂「台灣新聞太過自由」,那是外行話,和專制、鄙陋的反動政客或紅頂商人談新聞自由,實是「夏蟲不可以語冰」,早一點睡比較足眠。

2014-04-06 14:29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2

Trending Articles